关闭

举报

  • 提交
    首页 > 人物特写 > 正文
    购物车
    0

    领袖在商丘的足迹

    信息发布者:ldf0370
    2016-12-20 18:16:48   转载

     

    毛泽东视察黄楼村

      1958年8月8日上午12时,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亲临商丘视察、访问了商丘县道口乡(今梁园区双八镇)黄楼村。为纪念这次访问,商丘县将道口乡改为双八乡(今双八镇),以资纪念。

    接见地、县委领导同志
      1958年8月7日,中共河南省委电话通知商丘地委:“明天中央领导同志路过商丘,可能下车到农村看看。你们要准备向中央领导同志汇报工作。”中共商丘地委领导与商丘县委(书记刘学勤)商定,请中央领导同志看看商丘县道口乡黄楼村。8月8日12时毛主席的专列驶进商丘车站。陪同毛主席视察的省委书记处书记史向生让地委第二书记任秀铎和商丘县委书记刘学勤同志上车晋见毛主席。毛主席同任秀铎、刘学勤同志一一握手。史向生指着任秀铎说:“地委第一书记王培育因病住院,这是商丘地委第二书记任秀铎。”毛主席说:“信任的任、山清水秀的秀,金字边的铎。”任秀铎同声回答:“是”。史向生接着介绍了商丘县委书记刘学勤。毛主席说:“你是卯金刀的刘,学习的学,勤恳的勤。”刘学勤同声回答:“是”。毛主席坐下,从裤袋里掏出纸烟给任、刘各一支,一位女服务员手捧茶盘送来四杯茶,每人一杯,接着让烟。毛主席说:“你们商丘是古宋之都,还有什么古物?”刘学勤把文雅台、三陵台、阏伯台、八关斋、壮悔堂等情况作了汇报。毛主席又问:“商丘农作物有哪些特产?”刘学勤也作了回答。毛主席问:“今年小麦大丰收吧?”刘学勤说是大丰收。史向生问毛主席是否下车到下边看看?毛主席看看表说:“可以下去看一小时。去什么地方呢?”刘学勤回答:“北郊外沿商单公路有个道口乡黄楼中华农业社,有四五公里路程,十几分钟就可到了。”毛主席说:“好吧,就去中华农业社看看”。这时,十多部大小轿车和吉普车已开进车站等候,毛主席同刘学勤和一名保卫人员乘华沙轿直奔黄楼村。随毛主席一同来的工作人员和记者也乘车同行。

      同刘学勤谈话
      汽车开出火车站来到人民路,毛主席见街道两旁市民和流动人口较多,问刘学勤:“这么多的人是干什么的?”刘回答:“今天火车晚点了,市民和旅客估计有要人来商,把我们当成参观的客人了。”汽车过包河小桥,毛主席问:“这是什么河?”刘回答是包河。主席又问:“哪个包?”刘回答是包公的“包”。毛主席问:“你听说他是哪里人?”刘回答,据说是庐州府,现在的合肥。毛主席又问刘学勤:“你是哪里人?今年多大?上过什么学?读过哪些书,什么时候参加工作,都做过什么工作?”刘都如实作了汇报。当刘汇报到日军占领永城后被迫失学时,毛主席很有风趣的说:“日本占中国,占领永城,连你读书的时间也被日本侵略者占领了。”毛主席问:“你工作后上过什么学校吗?”当刘汇报到1953年在武汉中南局党校学习半年时,毛主席问:“学习什么内容,学习效果好吗?”刘都作了汇报。毛主席又问:“现在还有学习时间吗?你读什么书?”刘如实作了汇报。当刘说到他工作紧张,学习抓得不紧时,毛主席说:“要挤时间学习《社会主义经济问题》”毛主席又问:“你什么时候到商丘当县委书记的?”刘也作了回答。
      毛主席很注意农业生产情况,沿途看到公路两旁秋季作物长势良好,问刘学勤:“一亩高梁能产多少斤,全县种多少亩?”还问:“谷子种多少,亩产多少斤?”刘都作了回答。毛主席又问:“农民喜欢吃小米吗?”刘答农民喜欢吃。小米在秋杂粮中也是好品种,在冬季比较好调剂生活。毛主席说:“我们用小米加步枪打败了日本,打垮了蒋介石,农作物改革,不要把谷子改掉了。”刘向毛主席保证不改掉。毛主席见一些农民锄豆子,地头插一面红旗,便问:“这些人在干什么?还插红旗?”刘答社员在锄第三遍豆子,旗是在评比竞赛中夺到的流动红旗。毛主席说:“大豆面积还不小。”汽车驶进黄楼村,毛主席接着问:“你们搞大社吗?”刘回答搞了。又问:“搞多大规模的?取什么名字?什么性质”刘都作了回答。
    这时汽车已到道口乡党委驻地东边,停在商单公路上。
      毛主席在乡党委大院门前下车,中共商丘县委宣传部副部长苏学诗和道口乡乡长唐崇举在大门前恭迎毛主席。毛主席观看了办公室墙上挂的六面锦旗,特别注意最北面湖北省洪湖县文教参观团赠给的一面红旗。毛主席低声念了一遍上面写的“你们是向文化技术革命进军的一面红旗,向你们学习”,问:“什么是文化革命?”刘学勤作了回答。
    毛主席走出乡党委大院,向西边走去。刘学勤问:“毛主席想看看啥?”主席说:“先看农业。”这时大家陪同毛主席向“七一”试验站走去。路上毛主席观看了村头庄稼,还问了路旁大麻子的用途。

      在跃进门前
      黄楼村东头“七一”试验站的青年小伙子们沸腾起来了,不约而同地在跃进门东边列队欢迎毛主席。毛主席走近跃进门时,试验站的小学生认出是毛主席,齐声欢呼:“毛主席万岁!”毛主席招手致意。毛主席在跃进门前面停下来,问:“这是什么门?”刘学勤说“跃进门”,是在欢迎中央军军委检查团时搭的,共有四个。毛主席对跃进门很感兴趣,高兴地读着上面写着的“道口乡中华一社‘七一’试验站”几个大字。

      和打井队员谈话

      毛主席慢步来到打机井工地,笑着问打井队员:“这井打多深,打多少天?”唐乡长和队员都说:“12丈深,20天可以完成。”
    青年队打井队员黄诗开向毛主席介绍打井情况:“用锥打一个小眼,然后用齿刷泥,刷泥后,有五寸锥把泥掏出来,再往下打。”
    “你们井打多少天啦?”毛主席又问。
    “已经打五天了。”队员齐声回答。
    毛主席接着又问:“现在打多深了?”
    大家一至回答:“三丈六啦!”
    “多长时间能打好?”
    “15丈深,要25天。”
    毛主席转过身来问黄诗开:“你多大啦。”
    黄诗开回答说:“18岁了。”
    毛主席对这位青年的回答很满意,点了点头说:“很好。”
    这时,打井队员的两眼直盯着毛主席。毛主席红光满面,穿着朴素的白色上衣,灰布长裤,慈祥可亲地和他们站在一起,问长问短。打井队员每个人像有一股热流传遍全身,都为毛主席身体健康和能看到毛主席而感到光荣和幸福,好多人激动地流下泪来。他们决心打出更多更好的机井,报答毛主席的关怀。

      参观实验田
    毛主席特别关心豫东平原农业生产,对“七一”试验站的各种实验看得非常仔细。
    毛主席刚到红薯地北头,乡党委书记徐家林慌忙从后边跑上来,刘学勤作了介绍,徐家林与毛主席握手。
    “这是谁搞的实验田?”毛主席问。
    徐家林解释说:“乡、社干部搞的实验田。这二亩多麦茬红薯,翻地二尺深,每亩5000棵”。
    毛主席听罢点了点头。中共商丘地委副书记王林提议,扒一棵给毛主席看看。因为扒的是一小棵,地委副书记史宏泉让再扒一棵。毛主席说:“红薯很好,不要扒了。”
    沿着红薯地边的畦埂,毛主席来到一块嫩绿的稻田旁边。
    毛主席问:“稻田为什么没有水?”徐家林说:“刚断水一晌,正拔草哩!”毛主席又问:“一亩多少墩,亩产多少斤?”徐家林说:“3万墩,计划亩产15000斤。”
      毛主席对大家说:“北头很好,中间一片稀啦!”来到地南头,毛主席驻足,把地头牌子上家的施肥数量、产量指标念了一遍,继续向西走去。
      试验站的南边,有三分麦茬红薯,长得特别出色,架起秧子后还看不清地皮。毛主席看后非常高兴,问大家:“这是谁搞的?”徐家林连忙说:“我搞的。”并详细介绍种植情况。毛主席看红薯地比周围高半尽多,又看看粗壮的红薯秧,称赞这块红薯长得不错。毛主席鼓励大家加强红薯管理,争取更大丰收。
      毛主席隔着引水沟又看了一片高粱。来尿池旁边停留一会,详细观察了尿池,有些同志往前站得很近了,毛主席说:“小心点, 别掉进里边。”任秀铎、刘学勤在毛主席问到人造尿的制法时,作了介绍。
      自始至终,毛主席都仔细地观察了各种作物的生产情况,所有陪同参观的同志都从心里表决心,要学习毛主席深入基层、深入实际的工作作风,领导好农业生产,保证争取秋季大丰收。
      毛主席从试验站南头健步走到商单公路,要上汽车了。从村头、田地里飞跑前来看望毛主席的农民们,像潮水般涌来,霎时有200多人围住汽车,齐声欢呼:“毛主席万岁!”“祝毛主席身体健康!”站在前边的人想和毛主席握手,站在周围的人想再走近一点,路上的人还在奋力跑着,行动最快的打井队员杨邦福的右手伸进车窗和毛主席握了手。汽车在人群的欢呼声中离开了黄楼村。

      回专列的路上
      汽车离开黄楼村实验田,毛主席在车上问刘学勤:“你相信他那亩实验田吗?”刘回答:“不相信。”毛主席说:“脑子太热,没有科学根据,不符合实际。”毛主席又问:“你们栽种多少亩红薯,过去亩产多少斤?”刘学勤作了如实汇报。毛主席说:“过去亩产2000斤,今后真能搞四五千斤,就翻了番,当然很好了。给下面打招呼,不要提万斤口号。”刘学勤问毛主席多大年纪了,毛主席回答:“65岁。”刘学勤说毛主席身体健康,精神焕发,是全党、全军、全国人民的福啊!毛主席面带笑容不语。这时汽车已驶进市区,进入火车站。车停稳后,刘学勤请毛主席到车站贵宾室休息,毛主席同刘握手说:“不用了,好,谢谢!”史向生、刘学勤、任秀铎到毛主席面前告别,毛主席同他们握手后登上专车。接着随从人员、保卫人员、记者也登上列车。毛主席站在车门口向车站工作人员、商丘地区和商丘市保卫人员招手致意,大家鼓掌欢送。毛主席步入车厢,专列徐徐东进。

      刘少奇的专列停靠商丘

      1958年9月15日上午,中共商丘地委接到中共河南省委电话通知:“今日下午可能有中央领导同志到商丘视察工作,望你们做好准备……”
      当天下午,中共商丘地委第一书记王培育因有病住院,由地委第二书记任秀铎、地委副书记王林、副书记史宏泉、秘书长冉毅、组织部长马振藻、宣传部长谢青梓、公安处长史克胜、商丘县委书记刘学勤及商丘市委机关报《飞跃日报》的负责人等,前往商丘火车站等候。
      地、市公安保卫工作人员很快到位。保卫人员各自站在派定的岗位上。这时天上落着零星小雨。约下午4时30分,一列绿色专列由西向东缓缓进入车站,停在出站大门的中间。地委领导走上火车迎接,才知道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刘少奇来到商丘,刘少奇的夫人王光美也陪同前来。地委第二书记任秀铎,向刘少奇汇报了商丘地区大跃进的工作、生产情况。刘少奇神情自若,静心听着汇报,不时点头微笑,王光美记录了汇报内容。由于当时国家提出了“我们一定要解放台湾”的口号,所以在汇报完工作后,任秀铎用请示的口气问刘少奇:“中央打算什么时候解放台湾?我们商丘地区保证大力支援。”刘少奇回答说:“解放台湾,最近还不行,等我们有了原子弹,有了强大的国防力量。到时候可能不用动武,台湾就会解放。”
    汇报工作后,商丘地区日报社的负责人,请刘少奇为《飞跃日报》题写个报头。刘少奇欣然答应。事先准备好的笔墨纸张,已在汇报工作时送到车上了。刘少奇拿起笔几次蘸墨,可能是因为新笔的笔毫过硬的缘故,迟迟没有下笔。王光美上前说:“如果不好写,等我们回去后写好给他们寄过来不行吗?”刘少奇对《飞跃日报》的负责人及在场人员说:“那也好,等回去写好后,给你们寄来吧。”
      汇报工作完了,刘少奇示意:要继续东行视察工作。地委领导向刘少奇、王光美道别后下车。刘少奇和王光美起身送行,站在车门招手致意。随后,刘少奇乘坐的专列在6时20分左右,徐徐开动,向东驰去。

      邓小平在商丘

      1946年8月至1949年3月,邓小平和刘伯承、陈毅、粟裕率领的二野、三野,集中优势兵力,转战商丘地区,歼灭国民党有生力量,解放受苦受难的穷苦百姓。特别是震惊中外的淮海战役,共歼灭国民党军55万多人。邓小平还在商丘古城主持召开了中共中央中原局扩大会议。邓小平并时刻关怀地方工作,多次发出重要指示。所有这些都为解放全中国加快了步伐。梁园区人民对邓小平同志在商丘地区的丰功伟绩,铭记在心,永志难忘。
    1946年8月10日至22日,刘伯承、邓小平亲自指挥的“陇海战役”,捣毁东起黄口、西至兰考,长150多公里的陇海铁路,使铁轨大翻身,造成交通中断,对当时的国民党政府是个沉重打击。同时,二野七纵及时解放了太康等地。
    1947年1月14日至2月14日,刘伯承、邓小平指挥的第二野战军,发动豫皖边区战役,取得重大胜利。1月3日解放柘城,2月4日解放亳县,当天邓小平即指示豫皖苏三分区接管亳县。中共雪商亳县委书记丁希凌按照指示,带领武装工作人员进驻亳县县城。
      辽沈战役刚结束,党中央便发起规模空前的淮海战役。1948年11月16日中共中央决定由刘伯承、邓小平、陈毅、粟裕、谭震林组成统一指挥华东野战军和中原野战军的总前委,邓小平为书记。在此之前,邓小平同志发布命令:一要豫皖苏三分区的腾出些房子让给部队住;二要其迅即解放夏邑。豫皖苏三分区派36团攻打夏邑县城,到11月6日夏邑城乡全部解放。至此,商丘地区获得完全解放,国民党在这个地区的反动统治终于土崩瓦解。全区人民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全力以赴支援淮海战役。
    1949年1月6日,淮海战役总前委迁到商丘阎集张菜园、周楼。前委书记邓小平亲自指挥永城陈官庄的歼灭战,对拒绝投降的敌杜聿明部发起总攻。经四昼夜缴战,全歼邱清泉、李弥两个兵团,其中包括国民党军队精锐主力之一的第五军,生俘杜聿明。至此,淮海战役胜利结束。
      1949年2月初,中共中央中原局广大会议在商丘县城内圣公会礼拜堂召开。出席会议的有刘伯承、邓小平、陈毅、李先念、邓子恢、张际春、李达、杜润生和各纵队司令员、政委、中央各分局负责同志,以及行署正副主任共40多人。邓小平同志主持大会,刘伯承、邓小平、陈毅、邓子恢等同志作了重要讲话。会上传达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决议和毛泽东主席的指示。与会同志学习了毛泽东同志为新华社写的1949年新年献词《将革命进行到底》;总结了淮海战役经验;研讨了渡江作战等重大问题。出席会议的同志认为毛主席对打倒蒋介石、建立新中国在时间上估计一定能提前。大会坚决执行毛主席关于“打过长江去,活捉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伟大号召,决定组织5.3万名干部、200万军队打过长江,解放全中国。会后豫皖苏一分区立即将分区一团擢升为野战军,随大部队渡江南下,分区二团留守商丘剿匪。地、县两级政府也抽调一部分干部随军过江。
      会议认为地方工作一年来纠正急性土改后又产生严重的右倾,要求立即纠正。会议还要求限期完成中央提出的县团级反无政府、无纪律决议。
      会议期间,豫剧名演员陈素真在大成殿为大会演出《霄壤恨》、《秦香莲》等历史名剧。2月8日三野文工团为大会演出《九件衣》等精采文艺节目。大会秘书长是杜润生。刘伯承、邓小平、陈毅等总前委成员分住在商丘县城东南张菜园、周楼、洪庄。李先念、邓子恢、宋任穷等中原负责同志和其他与会人员住商丘县城内娄隅首西一街18号。
    邓小平在商丘地区期间,对地方工作关怀备至,多次做出重要指示。
    商丘解放后,豫皖苏一分区按照邓小平的指示,及时成立了警备司令部,由豫皖苏一专署专员戴文贤任司令员,一地委书记郑华任政委。
      邓小平、李达在商丘筹备中原局扩大会议期间,邓小平曾指出:同驻商丘的外国教会打交道时,要大大方方,切忌小气。又说:商丘市成立人民政府应加上“民主”二字。邓小平特别指出:进城后的第一项任务是肃清匪特,安定社会秩序,恢复和发展生产,迅速解决失业问题。当地党政军部门由于正确执行了邓小平同志的指示,社会稳定、人心安定,生产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
      1949年元月10日,邓小平视察朱集,看到火车站堆积如山的支前物资,非常感动,说:一见这么多东西就知道商丘地区在支援淮海战役中立了大功。
      1949年2月上旬,邓小平同志要求豫皖苏一分区认真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关于在县团级开展反无政府、无纪律的指示,强调“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一分区部队和直属机关开展整顿军风纪,取得明显效果。中共商丘地委于1949年3月初将此情况分别向中共中央和中原局写了报告。
      1949年2月中旬,二野一团团长因驾车不慎将一位卖馍的摊子撞倒。为此朱集市长王飞霄向邓小平写报告请示赔偿。邓立即批示:“赔款十元”。后来,邓小平批示赔款的事情在商丘传为佳话。

      江泽民接见商丘地委领导人

      1996年9月17日11时35分,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在考察京九沿线贫困地区和革命老区的途中,专列在商丘北站作短暂停留。在专列上,江泽民总书记接见了前来迎接的河南省委书记李长春、省委秘书长王全书、商丘地委书记杨金亮、副书记张龙之和商丘行署副专员王帅灿,还有到商丘迎接江泽民的南京军区和安徽省领导。见到江泽民,大家纷纷向他问好,江泽民也与大家一一握手。地委书记杨金亮对江泽民说:“1958年8月8日,毛主席到商丘时视察就是这个地方,当时这里叫道口乡。为了纪念毛主席亲临视察,改名为双八公社,现在叫双八镇。今天总书记您又来到了这个地方,请总书记下车看看。”江泽民听了以后非常高兴,就说:“好,下去看看。”下车后,江泽民在站台上边走边同大家亲切交谈。停步后,李长春向江泽民说:“想让商丘地委书记杨金亮同志向您汇报一下商丘的情况。”江泽民爽快地答复:“说吧!”这时,杨金亮拿出《商丘地区区位图》、《商丘城市总体规划图》和《商丘地区主要资源分布图》让江总书记看,并向江总书记作了简要汇报。
      当杨金亮汇报到商丘位于豫鲁苏皖四省结合部,京九、陇海两条铁路在商丘交汇,105、310两条国道也在商丘相交时,江泽民说:“商丘区位不错,既是交通枢纽,又位于四省结合部,很有发展前途。”当杨金亮汇报到商丘资源比较丰富,8个县都是粮棉大县或粮棉基地县,永夏煤田储备量100亿吨煤时,江泽民说:“哟!这里有大煤田!”李长春补充说:“在永城还要建120万千瓦的坑口电厂。”江泽民高兴地说:“有这么大煤田、再加上这么大的坑口电厂,这是商丘发展的很有利的条件。”
    江泽民向李长春、杨金亮询问1996年的农业形势。李长春、杨金亮共同答道:“夏季收成不错。”江泽民又说:“夏季我来河南了,知道河南夏季收成不错。”李长春说:“河南秋季局部有灾。”李金亮说:“我们这里秋季有灾。”江泽民说:“农业收成好,我就放心了。局部受灾,一定要安排好群众的生活。”
      杨金亮说:“修建京九铁路,商丘人民非常高兴。很感谢党中央、感谢国务院!”江泽民指着陪同的铁道部长韩杼滨说:“应当感谢他们,感谢铁道部,感谢施工单位,感谢京九沿线人民群众的支持,特别是施工单位昼夜不停地抓坚建设,应当感谢。”
    杨金亮还向江泽民汇报了商丘城市总体规划以及京九、陇海铁路在商丘交汇情况。
    江泽民在商丘停留的时间到了。江泽民及其他陪同的领导温家宝、曾庆红、王忠禹、王克等同大家握手告别。

      江泽民接见商丘市委领导人

      1999年6月22日,商丘火车站
      市委书记刘新民、商丘市市长史培德和梁园区的主要领导怀着热切的心情在这里静静等候着: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考察黄河防汛工作途中,要在商丘停留。
    12时10分,江泽民乘坐的列车准时驶时商丘站。
    车门打开了,江泽民稳步走下火车,来到站台上。刘新民、史培德迎上前去:“总书记好,欢迎总书记到商丘来!”
    江泽民微笑着和刘新民、史培德等握手并问候:“你们好!”江泽民还向刘新民等一一介绍了随行人员:王瑞林、王刚、由喜贵、贾廷安等同志。
    “商丘有多少人?”江泽民关切地问道。
    “796万人。”刘新民笑着向江泽民汇报说:“商丘是个贫困地区。”
    “你们的工业怎么样?”
    “今年前五个月工业增加值是9.76亿元,和去年同期相比增长12.1%”
    “农业呢?”江泽民又问。
    刘新民、史培德答道:“今年夏季粮食大丰收,和去年相比增产15亿多斤。今年是商丘历年来夏粮收成最好的一年。”
    江泽民满意地点了点头,接着问:“粮食怎么购销?”
    “三级以上由国家定价,三级以下由当地政府物价部门定价。”刘新民回答。
    “和去年相比粮食价格怎么样?”江泽民又问。
    “每斤大概减少一毛钱左右。”刘新民、史培德详细汇报说,“小麦高的一斤卖到六毛二,最低的五毛,玉米每斤五毛二。”
    “猪肉价格怎么样?”江泽民接着问道。
    “胴体肉一斤三块五左右。”
    江泽民问:“农民愿意不愿意卖粮?”
    刘新民、史培德异口同声地说:“还是愿意卖的。”
    “卖不出的粮怎么办?”江泽民很关心的问。
    “我们这儿有9个国家级粮食储备库,加上省市级储备库,粮食储备共达17亿多斤。”刘新民、史培德向江泽民接着回报说:“同时,农民自己也储粮,而且想了很多办法,比如自制水泥缸,挖粮窖等。”
    “这样很好。”江泽民殷切嘱咐道:“要鼓励农民搞粮食储备。”接着他又饶有兴趣地问:“你们这儿有哪些土特产?”
    刘新民、史培德如数家珍般地说开了:“有虞城的贾寨豆腐干、虞城的山药、柘城胡襄的胡芹、永城的辣椒砖、宁陵的金顶谢花酥梨等产品。”
    商丘优越的交通条件和丰富的农产品资源引起了江泽民的注意。
    “你们商丘是陇海、京九铁路的交汇点,粮食运转很方便,是个储粮的好地方,同时要注意发动农民储粮。”江泽民特别指出,“商丘市交通方便,很有发展潜力。”
    江泽民的话语温暖着商丘市主要领导和梁园区领导的心。此时,发车铃响了,江泽民要启程了。
    在车门旁,江泽民握住刘新民、史培德的手,深情而郑重地说:“你们要加快干。”
    面对江泽民的嘱咐和殷切期望,刘新民、史培德异口同声地说:“请总书记和党中央放心,我们一定落实好总书记的指示,加快商丘的发展,把商丘建设好,不辜负总书记和党中央的期望。”
    12时20分,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乘坐的火车缓缓驶离商丘站。

      胡锦涛视察商丘

      2003年12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冒着严寒到商丘市视察,就解决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进行专门考察。
      陪同胡锦涛视察和考察的有中央政治局侯补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办公厅主任王刚,中央政策研究室主任王沪宁,民政部部长李学举,农业部部长杜青林,铁道部部长刘志军,河南省委常委、秘书长李柏栓,商丘市市委书记刘满仓,商丘市市长毛凤兰及商丘市梁园区、虞城县有关方面的领导。胡锦涛等人先后在商丘市梁园区、虞城县等地,深入乡村农户、田间地头、农产品加工企业调查研究,同基层干部群众亲切交谈,倾听大家的意见。
    2003年12月15日下午,胡锦涛刚下火车,就在随行人员和商丘市主要领导的陪同下先后到商丘市梁园区刘口乡西刘村、梁园区解放村考察、访问。16日上午,胡锦涛等人到河南省兰考县考察因黄河决口而受灾的灾民安置情况。16日下午,胡锦涛及随行人员与陪同的河南省、商丘市领导一同考察了虞城县科迪集团、虞城县李老家乡蒯庄村花卉组培科研所。17日下午,胡锦涛离开商丘。

      胡锦涛到农家

      2003年12月15日下午,是商丘市梁园区刘口乡西刘村乡亲们永难忘怀的幸福日子——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亲临该村,带着对“三农”问题的关心深入村头庭院、田间地头与群众亲切交谈。
      12月15日下午3时25分,胡锦涛总书记乘坐的大轿车停在西刘口村头。看到神采奕奕、精神焕发的总书记,西刘口村党支部书记刘仲华激动得直流眼泪,紧握总书记的手连说:“总书记好。”总书记在省、县、乡各级领导的陪同下先来到村头的一处绘有“四位一体”(即改水、改厕、改厨与发展沼汽一体化)沼气图的墙壁前,听取了梁园区区委书记江方众的简要介绍。看着总书记朴素的穿着和亲切的微笑,刘仲华很快平静下来,邀请说:“总书记,请到我家看看。”总书记说:“好、好。”在向刘仲华家走的路上,总书记问他:“这个村有多少户群众?”刘仲华回答说:“80户。”“有多少建了沼气池?”刘仲华说:“65户。”“这个村有多少人?”刘仲华说:“503人”。这样说着说着,就到了刘仲华家门口。这时,刘仲华的老伴和抱着孩子的小儿媳妇出门迎接。
      到刘仲华家以后,刘仲华请总书记看他家的沼气池建设。在猪圈边,刘仲华掀开塑料布,总书记边看边问他:“这个池子有多大?”刘仲华说:“这是圆形的,周长2.5米,深1.6米左右。”刘仲华又陪总书记看了厨房,刘仲华的小儿子当场把沼气灶打开。看着那蓝色的火苗,总书记笑着连连点头。接着,刘仲华请总书记到堂屋坐坐,总书记爽快地答应了。
    在堂室里,刘仲华和老伴坐在总书记两边,总书记向他详细了解村里的情况。总书记问他:“这个村有多少耕地?”刘仲华说:“村里503人(指西刘自然村),每人合1亩6分地。”“种多少小麦?”刘仲华说:“600亩。”“还有200多亩呢?”刘仲华说:“这200多亩明年准备用塑料膜覆盖种花生和蔬菜。”“你们主要种什么?”刘仲华说:“小麦、花生。”总书记接着问:“今年花生一亩地收多少斤?”刘仲华说:“今年好的能收200多公斤。”“多少钱一斤?”刘仲华说:“1块8至2块左右。”总书记问:“今年受涝灾,不少地方绝收,你们这里怎么收这么多?”刘仲华回答说:“我们这里是黄河故堤,地势高不会绝收的。”总书记又问:“你们还有什么收入?”刘仲华说:“我们有1000多亩小杂果,每年能收入一大部分,还有近200亩的鱼塘。”总书记说:“你们还有鱼塘?”刘仲华说:“是的。”这时,省委书记李克强插话说:“他们的黄河滩地不少。”刘仲华说:“连水面有2000多亩呢!”
      从这些对话中,刘仲华感到胡锦涛总书记对农民的生活、收入情况非常关心,对农业生产也非常内行。另外,总书记还询问村级组织建情况。他说:“这个村有多少党员?”刘仲华说:“15名。”“36岁以下有多少?”刘仲华说:“6名。”刘仲华还向总书记汇报说,他们每月15日是学习日,主要搞好“三项教育”。总书记很有兴趣地问:“哪三项教育?”刘仲华说:“一是法制教育;二是道德教育;三是科技教育。别外,还办好一个学习班。”总书记问:“什么内容?”刘仲华说:“就是科技培训。”看到总书记那么平易近人,刘仲会又说出自己的心里话,我们这个党支部有个原则,能为群众办大事就办大事,不能办大事办小事,大事小事办不来,决不给群众找事。总书记听了很高兴。
      总书记对减轻农民负担非常重视。刘仲华汇报说,税费改革前他们村每人每年负担117元,改革后每人每年只交47~49元。总书记说:“明年农民的负担还要减,你知道不知道?”刘仲华连忙说:“知道,从电视上已看到了。”
    总书记对农民的亲切关怀之情深深打动了刘仲华。他对总书记说,请党中央、总书记放心,有我们基层党组织在,我们一定会把党的政策宣传贯彻好,带领群众早日致富奔小康。
      胡锦涛总书记从刘仲家里走出,还顺便走进村民王忠堂家里。与刘仲华一样,王忠堂一家看到胡锦涛激动不已。王忠堂的爱人白秀荣做梦也没有想到总书记能到她家做客。总书记一到他家,就跟她老两口,还有她儿子小两口一一握手,看了她家的猪圈、沼气池,接着就与她一家坐在一块拉起了家常。总书记问王忠堂家种了几亩地,都种了些什么,收入怎么样。王忠堂实话实说,种6亩地,主要是小麦和花生,因为搞沼气建设,一年养三茬猪,一茬七八个,一头猪能赢利100多块钱。儿子搞运输,一月能挣1000多块钱。儿媳妇在村里教书。总书记问王忠堂家在村里算不算最富。王忠堂儿子和媳妇说,俺家在村是最多是中上等。总书记高兴地说,你们一家4口人,个个都有致富能力,两个年轻人有技术有知识,这都是致富的条件,你们一定要继续努力,争取过上更富裕的日子。
      胡锦涛就要离开西刘村的时候,问讯而来的村民们蜂拥而来,“总书记好!”“总书记保重身体!”的问候声此起彼伏,掌声经久不息。总书记兴致勃勃地走向人群,与前面一位50多岁的村民握手,之后攀谈起来。总书记问:“你是哪个村的?”“我就是这个村的。”“你家几口人?”“4口。”“多少地?”“6亩地。”“都种的什么?”“有4亩花生。”“收多少?”“1000多公斤。”“今年花生多少钱一斤?”“1块9。”“生活怎么样?”“好得很!”“有困难没有?”“没有!”一番对话,人群中爆发出会心的笑声和激动的掌声。总书记高兴地笑了。
    这位在村头与胡锦涛总书记对话的是西刘村村民刘深玉。刘深玉说,他与全村人一样,看到总书记对农民的亲切关怀,倍受鼓舞。


      胡锦涛走进代庄草莓大棚
      2003年12月15日下午16时40分左右,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在考察了梁园区刘口乡西刘村的“一池三改”(一池即沼气池,三改即:改水、改厕、改厨)工程后,又乘坐大轿车到梁园区双八镇代庄村草莓基地考察。加快农业和农村结构调整,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一直是胡锦涛十分关注的问题。梁园区双八镇连续两年实施农业综合开发,农业生产条件得到了很大改善,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分别建立了33.33公顷(500亩)园艺花卉基地,33.33公顷(500亩)的提子葡萄基地,33.33公顷(500亩)的草莓基地。
    胡锦涛走进大棚,指着一个又红又大的草莓问:“草莓已经红啦!这个大棚的主人呢?”正在大棚的忙活的黄长征听到有人问话,赶忙抬起头来。当有关领导告诉黄长征,向他问话的人是总书记胡锦涛时,黄长征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兴奋地迅速奔向胡锦涛,连声说:“总书记,您好!总书记,您好!”接着,总书记胡锦涛与黄长征进行了一番亲切交谈。
    “你这个大棚有多大?”总书记问。
    “3亩地。”黄长征回答。
    “这是个最大的棚。”双八镇镇长任慧娟插话道。
    “投资多少钱?”胡锦涛问。
    “一万四千元。”黄长征回答。
    “一亩地产量是多少?”胡锦涛问。
    “能产草莓鲜果2吨左右。”黄长征回答。
    接着胡锦涛又详细地询问草莓的价格,销路等问题,黄长征一一作答。
    总书记问黄长征:“你是怎么想起来种草莓的?”
    “我以前是从浙江往这儿运输销售草莓的,后来想一想,贩运别处的草莓不如自己种划算。”
    总书记指着地膜问:“怎么用黑色地膜?”
    “它的保温、保湿、除草效果更好。”
    “你这儿浇水方便吗?”
    “方便,这棚里用的都是滴灌。”
    “省里领导为了支持俺这基地建设,投资了28万元建了节水工程。为了能使草莓上网销售,市委书记刘满仓还给我们送了一台电脑。”镇里的一负责人说。
    听后,总书记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总书记接着又问:“草莓能不能提前上市?”
    “能提前上市。”黄长征回答。
      当总书记了解到双八镇在支持草莓生产中,扶持了70万元小额贷款后,他略有所思地说,“噢,用的是小额贷款,好啊!”胡锦涛走出黄长征的大棚,许多闻讯而来的代庄村组农民在路边列队向总书记问好。站在队列前面的是年近60岁的农民黄子增。
    “你也是这个村的吗?”总书记上前握住黄子增的双手,满脸微笑着问道。
    “是的。”
    “你建大棚没有?”
    “我家建3个大棚,俺俩儿子每人1个,俺侄子1个。”
    “效益好不好?”
    “效益不错,一个大棚一亩地能收入一万多元,这一万多元,相当于种庄稼几十亩地的收入。”黄子增边说边比较。
    总书记诙谐地说:“你可以啊,现在你成总管啦!”
    黄子增接着说:“我现在就是总管啦,我是总指挥。”
    在场的群众和总书记的随行人员都高兴地大笑起来。
    接着总书记又问黄子增,生活还有没有困难?
    黄子增说:“总书记,您放心吧,生活没有啥困难,有吃有穿的,还建了楼房哩。”
    在群众的欢呼声和热烈的掌声中,总书记依依不舍地登上了考察车。
    车徐徐启动了,总书记让工作人员拉开车门,向人们挥手告别。
      望着远去的汽车,人们久久不愿离去,个个回味着与胡锦涛总书记相聚的每一个细节。总书记那朴素的穿着,那和蔼可亲的微笑,永远刻在了他们心里。
    黄子增说,总书记走后,他回到家告诉妻子,总书记与他握手了,他和老伴激动得一夜没合眼。乡邻们都羡慕极了,说,“老黄,你真幸运,咱村这么多人,总书记只与你握了手。”“咱不能辜负了总书记的希望,明年我家再建两个大棚。”黄子增激情满怀地说。

      胡锦涛视察解放村
      2003年12月15日下午,胡锦涛及随行人员在河南省、商丘市、梁园区主要领导的陪同下,到位于商丘市市区东北隅的梁园区解放村视察。解放村党委一班人坚持改革开发,坚持以经济建为中心,紧紧抓住坐落在城市边缘的地理优势,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带领村民先后建起了17家村办企业,村集体积累逐渐增加,村民人均收入逐年提高。2002年底村民人均收入已达4000元,村民家家富裕祥和。胡锦涛到该村,首先观看了整洁美观的村容村貌,接着视察了村荣誉室、党员活动室,认真翻阅了该村党委“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活动记录本。在与该村党委领导人谈话时,总书记要求解放村党委,要继续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大力发展农村经济,让农民群众过上更加富裕文明的小康生活。

      胡锦涛召开“三农”问题座谈会
      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对商丘市梁园区刘口乡西刘村、梁园区双八镇代庄村、梁园区解放村、虞城县科迪集团等地考察后,于2003年12月17日上午在商丘市天宇大酒店召开“三农”问题座谈会,出席座谈会的有胡锦涛的随行人员,河南省委、省政府领导,商丘市市委、市政府领导。总书记听了河南省委书记李克强代表省委、省政府和商丘市委书记刘满仓代表市委、市政府的工作汇报,对河南的各项工作取得的新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接着发表了重要讲话。他指出,解决好“三农”(即农村、农业、农民)问题,加快农业和农村发展,是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观目标的必然要求,是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然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要进一步深刻认识解决好“三农”问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真正在思想上、工作上更加重视“三农”,扎扎实实做好各项工作。
      胡锦涛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采取综合措施,加大工作力度,有针对性地解决农民增收面临的突出问题。要大力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增加对农业税费改革,促进农民收入尤其是种粮农民收入有较快增长。要处理好调整农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和保护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关系,把农业结构调整的重点放到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效益、提高农业竞争力上来。要积极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外出务工就业,进一步清理和取消针对农民进城务工就业的各种歧视性规定和不合理收费。他强调,岁末将至,农民工辛辛苦苦工作了一年,一定要保证他们拿到应得到报酬。要对集中使用农民工的企业支付农民工资的情况进行一次专项检查。对有拖欠行为的企业,要责令其迅速补发;对恶意拖欠、克扣农民工工资的企业,要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处罚并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在清理已有拖欠的同时,要完善有关法规制度,加强市场监管,从源头上防止发生新拖欠。
    在谈到粮食生产时,胡锦涛说,各级党委和政府对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工作一定要高度重视,做到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把稳定增加粮食产量和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坚持不懈地抓紧抓好。新阶段农业发展面临的环境和条件发生了很大变化,抓粮食生产必须适应新形势新情况,积极探索新思路新办法。要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决遏制乱占耕地的现象;加大政府投入,加强对粮食主产区的扶持力度;加强农业科技储备和技术推广,促进农业降低成本、提高效益;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保护种粮农民的积极性。
      最后,胡锦涛强调,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关键是要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各级党委要按照中央的要求,把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的活动不断引向深入,探索和落实让干部经常受教育、使农民长期得到实惠的有效方法。各级党委要切实帮助广大农村基层干部进一步改进作风,提高运用示范引导和提供服务等方法带领群众发展经济的本领,提高运用说服教育、民主协商的方式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

    打赏捐赠
    3
    !我要举报这篇文章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村网通立场。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